欢迎访问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您是第686482位访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让“技能饭”越吃越香

分享

分享到:

    发表于:2022-05-21  浏览量: 598  来源: 中国煤炭报
摘要:让“技能饭”越吃越香

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宣布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制度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即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之下补设学徒工,之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拓展技术工人晋升通道。

之所以称之为新“八级工”,是因为八级工资制在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实行过。直至上世纪80年代,“八级工”都是技艺精湛、精工细作的代名词。

赵本山和黄小娟在小品《我想有个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他向女方介绍自己是“六级木匠”,怕对方不清楚,又一本正经地补充“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让人捧腹大笑。

的确,那时评上“五级工”“六级工”,在企业内、社会上的地位很高。在人均月收入二三十元的时代,山西煤矿采掘八级工的月收入已达94.5元,东北煤矿则高达108元。一个上千人的煤矿,能评上八级工的,凤毛麟角,但绝对技艺高超。比如搞机电的八级工,面对成百上千的零配件,不看图纸、账册,随口就能说出一个零配件的安装位置、规格尺寸、库存数量、生产厂家;遇到难题,出手就能解决问题,是如同武侠小说中“扫地僧”般的存在。

随着结构工资制改革,由队组推荐,矿领导评议决定的“八级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职业技能等级由简单的初、中、高三级,扩展到五级,再到如今的八级。与老“八级工”不同,新“八级工”制度,内涵更为丰富,延续了对职业技能的传承与追求,同时提出要建立与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薪酬制度,有利于引导煤矿工人追求高层次、高水平的劳动技能。

任何一个工种的技艺,都是与时间对话的过程。吸纳熟练、打破套路、日益精湛,自有一番乐趣在其中。对应八个等级,从学徒工、初级工,成长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熟能生巧”的过程,伴随着知识地图的更新和认知边界的拓展,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到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与薪酬激励、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挂钩,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掌握更多的资源,赢得他人心悦诚服的尊重,谁不希望这样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

这样分级,对青壮年特别有吸引力,也特别能激发斗志。虽然初级工并非矮人一截,但凭本事吃饭,谁又愿意一辈子只当个初级工?如果一心做好自己的事,工资待遇就能比肩正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就能带领团队,掌握干事创业的主导权,甚至通过协议工资、项目分配,赢得技能红利,谁又愿意和千军万马去“挤”管理晋升的独木桥?从这个角度说,实行新“八级工”制度,对个人可以扩宽“向上”的阶梯,对企业可以补充创新的血液,对国家则能培养锻造更多大国工匠,一举而多得。

智能化时代,系统集成、遥控作业、高精尖设备的适配需求,对煤矿工人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让工人在精通传统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升级叠加,需要让新“八级工”制度踏实落地,并激荡起更多水花。这其中,煤炭企业应发挥好主体作用,探索对不同类型技能人才实行分类考核评价,建立完善与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为职工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施展舞台。从华阳集团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到徐矿集团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在操作人员中试点“揭榜挂帅”,这些打通职业上升通道的方式都已大大激发了职工创造性,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当然,在创新多种手段的同时,也要讲究尺度分寸。既不能人为缩减“人才带宽”,也不能让特级、首席技师“遍大街”。毕竟,对企业而言,建立与智能化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才是关键。这并非锦上添花之举,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迎接“双碳”目标挑战的“刚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个人来说,这个状元也许还得“兼容”些。一个领域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也许得具备另一个领域的中级工水准,才能完成某项创新。理论基础扎实、拥有高学历、善于思考的学徒工,几年间就可能连跃多级,超过师傅。新“八级工”制度的建立,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尊重技能人才的导向和风气,必将让更多人坚定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这场你追我赶的竞技中,身在一线的煤炭人,须时刻警惕,千万别被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