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创新路上的“师徒档”
-
- 发表于:2024-04-23 浏览量: 301 来源: 新华财经
为促进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加快创新成果落地推广,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简称常村煤矿)牵头成立以素质提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的双创基地。常村煤矿双创基地的主任是王海川,副主任是王文胜。多年来,王海川和王文胜带领双创基地的年轻人,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力军”。
图为王海川(左一)与双创基地技术人员研讨煤矿开采技术改造
“师徒档”在创新的道路上努力钻研
王文胜高中毕业后,以一名农民轮换工身份参加工作,从事煤矿工作34年,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备缺陷、工艺复杂、流程繁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进行攻关改进,完成了28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并应用于现场,获得国家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2项。部分成果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成为设备制造和配套的新标准。
作为王文胜的徒弟,王海川同样扎根一线二十多年,逐步实现与师傅并肩而行,也让自己从一名普通的采煤工人成长为出色的矿山技术专家和“双创基地、工作室、创新岗”三级带头人。
为推动全员技能提升,王海川的足迹遍布了全矿40余个设备使用布置角落。他制作课件30余件,开展实操实训120节,培训机电员工1300余人次,走上“学技术练技能用技术”之路。他还进行“螺旋式”的传帮带,实现“岗位带+工作室帮+基地扶”递进式的以师带徒放大效应。其中,52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16人在国家、省市、公司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人成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的“双高人才”。
双创基地的这对创新师徒承载着太多标签: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道德模范……他们的创新实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为常村煤矿双创基地体系化运行流程
构建科学运行体系 统筹引领发展
常村煤矿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潞安化工集团的一座现代化主体矿井。这对创新师徒带领着持续发力的双创基地,让矿井发展焕发出新活力。
据悉,双创基地以多平台、多激励、多吸纳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整体运行管理体系,以“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实施为导向,以实操实训为平台,打通创新成果转化和实操实训“最后一公里”。日常工作中,基地对实操培训和创新成果转化严格执行规范化流程,其中实操实训流程为“仿真学+模拟练+实操训+岗位赛+现场评”,创新转化流程为“申报+论证鉴定+成果发布+成果应用推广”。
在实操间的操作台前,王海川一一介绍学员上课时所用的视频、操作界面以及实操设备。他表示,“井下设备操作非常复杂,仅让学员通过理论学习远远不够。比如开闸通电,只有‘狠、准、快’,才能保障高压设备正常合闸运行。这和日常理论培训截然不同,所以实践更重要。”
双创基地自2018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搭建了创新成果论证室平台、创新成果发布平台、实操实训实战平台。通过双师型队伍素养提升、机电全员外出培训、理论掌上微课堂、“三机”司机进场地、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等“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每年有近1600多人次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全方位交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图为常村煤矿双创基地首席指导教师受聘会议
强化制度保障 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助力企业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持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常村煤矿高度重视创新管理工作,多点发力提升全员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科充分发挥职能引领作用,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作为推动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在基础调研、课题项目注册、活动开展、成果申报以及激励政策等方面,企业管理科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实现从立项、实施、推进、结项、发布到推广的全过程引导式管理。
为激发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常村煤矿将创新成果与工资绩效、个人价值创造紧密相连,依据创造的效益、推广应用和取得的成果成效,按照标准给予绩效奖励。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创新管理工作的长效化开展,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常村煤矿将继续巩固和探索创新管理工作,修订完善相关创新管理办法,保障创新类项目落地落实,将创新的“金点子”转化为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的“金钥匙”,厚植企业创新原动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