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走向智慧化
-
- 发表于:2024-06-29 浏览量: 775 来源: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
目光如炬,一双“千里眼”望穿设备隐患;力大无穷,一只“麒麟臂”举重若轻;火光四溅,一对“一阳指”可缝钢熔铁……从矿山到电厂,再到清洁能源,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通过数智赋能实现“四个替代”的过程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应用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近日,笔者采访了该集团多个单位,实地了解各产业在具体生产实践中,积极发挥“机器人岗位”效能的有益探索。
“特殊职工”展现特别本领
“嘀嘀”,伴随按键落下,提示音响起,一道红光闪过,一旁的黄色机械臂开始运转,并精准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抓取药袋、切割破拆、将药剂投入加药口、把空袋放到指定位置,随后重复整套流程直到完成指定加药任务。
走进选煤分公司潘集选煤厂厂房,笔者便看到了这一幕。“这是我们的智能加药机器人,新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整个煤泥水系统药剂添加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一旁的潘集选煤厂运营车间主任助理倪恒球介绍。
作为煤炭洗选的重要一环,煤泥水系统在沉降过程中需要添加凝聚、絮凝等各种药剂。据倪恒球介绍,潘集选煤厂每天需要添加各种药剂两百多袋,每袋五六十斤。以往都由人工手动破拆和添加,劳动强度大。如今,在智能加药机器人的帮助下,不仅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操作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升。
而像这样身怀绝技的“特殊职工”,在潘集选煤厂还有不少。
“我们厂现有巡检、采样、采制化、智能加药等四类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使用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产流程中的多个环节,”潘集选煤厂机电副厂长李彪说,“既保障了洗选运行,也改善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实际应用的效果比较好,职工满意度也比较高。”
从基础的设备巡检到替代繁重劳动的机械臂,再到采样、制样、化验一体的智能系统,建立在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基础上的潘集选煤厂,在机器人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就在今年3月底,“选煤厂煤泥水处理自动加药”项目和“辅助运输自动驾驶及智能调度”入选国家矿山安监局公布的“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而从地面到井下,智能机器人的身影也愈发多见。据统计,该集团目前共有6类机器人,其中有皮带巡检机器人、巷道巡检机器人、辅助运输机器人等,在井下设备巡检、物料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如张集矿、顾北矿等矿井还引入了焊接机器人,用于对设备和工件的焊接作业。
“目前,本土煤业使用的机器人大数在40台,主要分布在生产矿井、选煤厂的生产线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是打通机器人和综合自动化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互动,实现实时反馈和指挥。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提升机房巡检,皮带机巷运料等方面拓宽机器人运用场景,推动智慧矿山建设。”机电运输部资深主管王守军表示。
“特殊职工”需要特殊对待
在机器人取代原有工作岗位后,是否意味着人员可以完全抽身,全部交给机器人?
“在这个‘工友’上工之后,我们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但对我们知识技能的要求更高了。”在设备租赁公司精锐公司冲洗车间,支架维修中心冲洗维修班班长耿军龙说。
耿军龙所说的工友指的是该公司在2020年底引进的自动冲洗机器人。相较于人工冲洗,冲洗机器人不仅效率更高,且使用的水枪水压可达100兆帕,远强于人工。“使用机器人冲洗洗得更干净,但是操作系统是纯英文的,而且姿态变换需要输入相应的坐标系,这就让我们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耿军龙手拿遥控器展示,“这几年来我们都是认真学习,现在已经能够顺利地完成各类设备的清洗。”
机器人上岗并不完全意味着人工工作量减少,实际上,由于使用了全新技术与更复杂的生产系统,机器人岗位的使用往往对一线工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简单但繁重的体力劳动转为复杂且“烧脑”的脑力劳动,这也是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应有之义。
目前,该集团有多家单位都成立了自己的智能化专班以推进数智赋能应用。智能化专班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摸透机器人使用并逐步接手日常维修。“我们一开始就是跟在厂家后面看,边看边学,现在一些基本的维修都能胜任,大家的技能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耿军龙表示。
自主维修保养之外,该集团在机器人研发方面也有涉猎。作为该集团智能安全控制高端技术设备的科技研发和生产基地,平安开诚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机器人在内的自动控制、智能装备、信息网络、安全防控、节能环保五大类40余种产品的产品体系。去年年底,平安开诚公司还入选了2023年首批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
同时,智能化的装备呼唤数字化的跟进。据多位现场管理人员看,单个应用点无法支撑起整个系统的运转,机器人的应用要放在数智赋能的大背景中去看,没有成熟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调控系统,机器人岗位的作用就无法发挥。智能化煤矿的建设必然要求信息化“高速公路”的畅通。
作为该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牵头单位,前不久,信息管理中心牵头考察了全国各处煤矿的先进技术应用情况。“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数智赋能巩固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还有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工作任务,加速推进和适应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业务中的相适应和发展,切实为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数智赋能工作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信息管理中心信息技术部部长乔立传表示。
“特殊职工”还需特别关注
目前,该集团的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辅助领域,生产核心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还大部分处于探索阶段,这既有生产环境客观限制的因素,也受制于行业智能化机器人应用的现实境况。
在井下,煤矿机器人本身处于复杂且多变的生产环境中,需要具备防尘、防水、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还要注重设备的防爆安全。淮南矿区的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水、火、瓦斯和地压灾害风险大,对机器人的要求也更高,这就客观制约了机器人在采、掘、开、修等生产核心领域的应用。目前,集团公司井下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安控和辅助运输方面。
其次,在大环境上,相关方面应用尚不成熟。根据《中国煤矿机器人发展报告(2022~2023)》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掘进、钻锚、喷浆、临时支护和探水钻孔等煤矿生产核心领域机器人还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并未全面推广。
总的来看,该集团井下机器人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方面负责人表示,井下机器人及其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只有真正实现“四个替代”,才能实现本质安全。今后也将继续拓展应用场景,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在岗位相对固定,工作环境不甚复杂的地面,机器人岗位的应用情况更好一些,如西部煤电集团唐家会矿前不久引进了智能焊接机器人,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近年来,唐家会矿引进了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等设备,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机进人退’,让我们职工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唐家会矿安装准备队综机维修班班长李春江表示。
自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越是自动化程度高的单位,机器人应用的效果也越好。作为该集团自主办大电的首个落成项目,潘集电厂自立项之初就以高标准建设,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也属先进水平,全厂职工仅300人左右。以堆煤场为例,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相关配套系统的使用,潘集电厂现在已经实现了堆煤作业现场的无人化。
建设热潮过后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采访中,笔者不止一次地听到各产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对机器人使用达到一定年限后,如何对核心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的担忧。目前,该集团各单位的智能化专班都不具备对机器人核心部件进行维修更换的能力,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