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您是第706732位访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大师动态

【淮河调查】以质提效 打造工匠“摇篮”

分享

分享到: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量: 1078  来源: 淮河能源
摘要:【淮河调查】以质提效 打造工匠“摇篮”

初冬时分,大地微寒。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淮河能源工匠学院内,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却丝毫不减。自“淮河能源工匠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以来,集团公司各产业单位技术大拿、一线技师齐聚于此,工匠精神传承在这里获得生动呈现。


自《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发布以来,集团公司不断创新高技能人才协同培育模式,充分利用工会组织优势和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科研、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资源,在“工会+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影响下,“淮河能源工匠学院”应运而生。作为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的基地,工匠学院坚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工匠学院建设的全过程,打通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最后一公里。


开拓工匠培育新平台


步入“淮河能源工匠学院”的实训教室,各类1:1还原的井下“五小”发明成果令人眼花缭乱。“这是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做出的小发明、小创造,不要看他们不起眼,在关键时刻用处可大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院长黄英杰介绍。


作为集团公司工匠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淮河能源工匠学院”以培养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大国工匠”五力培育为方向,充分发挥学院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技能支撑作用,积极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培育方案。


回溯集团公司技能人才培训历程可以发现,企业技师培训工作由来已久,第一批专业技师培训班于2007年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办。期间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使得集团公司技师取证率从4%逐步提升至如今的90%,吸引了越快来越多的企业职工来此进修。集团公司资深技师程晨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28岁的程晨进入职业瓶颈期,在师傅庞士宝的建议下,他报名了技师培训课,并顺利通过了考试。直到现在回想起来,程晨依旧感慨良多:“那次学习让我的技能水平得到了突破,也给了我信心参与集团公司资深技师的评聘。”


“‘淮河能源工匠学院’在进一步延续技师班培训经验的同时,还结合了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需求,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培训平台。”集团公司工会机关权益保障部高级主管秦晓燕表示,在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之外,今后工匠学院还将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平台,结合工程院、职工培训中心等部门优势,带领学员们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攻克技术难题,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


汪文进是集团公司的第一位“双证技师”,拥有“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还曾被矿区职工亲切地称为“采煤机医生”。如今退休后的他被返聘,成为“淮河能源工匠学院”的一名特聘教师,持续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发光发热。


采访中汪文进告诉记者,“以前带徒一次最多只能带一两个人。而现在工匠学院的讲台让授课规模变得更大了,也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这里汪文进提到的规模化传播,便是指“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一部分。


为了顺应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形势,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集团公司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成为安徽省首批、淮南市唯一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技师(工匠)学院。通过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取得了培养规模逐年增加、培养层次全面覆盖、培养范围有所突破等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企业新型学徒制学员总数已近6000人。


除了汪文进之外,如今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组建了8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5个工作室的负责人来自企业。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宋继祥告诉记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基本模式,当前我们积极做好‘教师进企业’‘大师进校园’的培训模式,全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为集团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树立“技高者多得”新风尚


“我希望以后能像庞士宝一样成为咱们的‘首席技师’。”看着报纸上的首席技师评聘新闻,张集矿中央区运输一区机电班副班长周斌和身边同事说。近年来,集团公司始终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上下营造了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技能大师成为职工们的榜样。


今年8月份,集团公司新一轮首席技师、资深技师评聘工作开始,共有23名“蓝领精英”成功获评,并授予“淮河能源工匠”荣誉称号。自2021年起,集团公司每隔三年开展一次首席技师、资深技师评聘工作,在为一线操作序列职工打通晋升通道的同时,在企业上下鲜明地树立起“技高者多得”“晋升不必当‘长’”的导向,进一步帮助高技能人才将技能转化为收益,推动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


高技能人才是活跃在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下一步,集团公司将利用好工匠学院这一平台,大力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劳模工匠队伍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为集团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人才力量。(王雪琳)